马尾是福州主要城区之一,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3820”战略工程的前导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部,闽江下游北岸,西与晋安区相接,南与仓山区、长乐区隔江相望,北接连江县,区位条件优越。辖区面积275.66平方千米,下辖3镇1街共17个社区62个村,常住人口29.7万人。马尾区拥有综合保税区、海丝核心区、自贸区、福州新区等国家级名片,先后荣获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水产品预制菜之都等一批国家级称号。 [查看详情]
马尾旅游概况
2023年,马尾区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1个,剧场、影剧院5个。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61.64万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福建船政建筑,罗星塔,亭江炮台,福建戍守台湾将士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迥龙桥、闽安协台衙门、马限山近代建筑群)、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处,文物点323处,收藏文物1403件。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8项,其中国家级1项(马尾·马祖元宵节俗)、省级2项(琅岐肩顶戏、福州古蒸鱼燕制作技艺)、市级1项、区级24项。
-
船政先烈叶琛资料中的“?”确认了
-
马尾:老党员话传承育“新苗”
近日,一场离休党员干部与年轻公务员、“墩苗”干部面对面交流活动在马尾举行。现场,年轻公务员、“墩苗”干部代表10人与马尾区离休干部游鸣共话红色精神传承。 游鸣1956年入党,至今已有67年。活动当天,他向大家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福建解放60周年纪念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以及不少老照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了他参加革命时为理想信念艰苦奋斗的过程。 “一生不图名,终生不懈怠,见荣誉让人,见困难勇敢顶上,怕苦莫要干革命,利己莫进党的队伍来。”这是游鸣参加革命时,老首长留给他的谆谆教导。游鸣表示,回望走过的道路,历经千磨万砺,始终初心不改,他希望年轻干部能牢记这份教导,一心向党,奋勇前行。 据悉,马尾区委组织部、区委老干部局通过一个心愿、一份祝福、一段往事、一份寄语等“四个一”,开展离休干部与年轻公务员、“墩苗”干部面对面交流活动,激发离退休党员干部参与主题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传帮带”作用。
查看详情 -
走近非遗传承人的版画世界
我们的版画就具有这样的特点。”走进檀老师的版画工作室,你会被这里一幅幅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吸引。幼儿园布置了版画专用教室,购置了版画专用设备,每周,檀老师都会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创作版画。而檀老师自己也开设了版画工作室,自己创作版画作品,通过参展等方式推广版画。“现在我们在考虑手工版画除了美术学习、创作之外的功能,让艺术融入于生活中。”檀俊灶说, “我们正在和几位福州脱胎漆器的艺术家一起探讨版画技艺在脱胎漆器生产中应用的可行性。让版画的可复制性在脱胎漆器工艺中得到发挥,或能降低脱胎漆器的成本壁垒,让脱胎漆器走进千家万户。
查看详情 -
白眉村藏了绝美南洋楼
俄国作家果戈里曾经说过: “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建筑,不仅是一个民族、一座城市生动的面孔,更是生活在历史之中的一部分人共同的记忆和身份凭据。在白眉侨批博物馆内,一封封侨批,一份份图文资料,展示了旅外福建籍爱国华人华侨的移民史、创业史及广大侨胞对祖国发展所作贡献的真实事迹,浸透着海外侨胞的血泪和汗水,蕴含着他们对祖国、故里和亲人的一片深情,昭示着他们对家乡、骨肉的责任感。今天,在白眉融入了福州主城区十余分钟生活圈后,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看着一份份海外侨胞寄回的书信和汇款凭证,感受着这里的侨乡文化和历史故事。
查看详情
-
琅岐缢蛏抢鲜上市
近日,马尾琅岐鑫海养殖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手持工具,在泥滩上辛勤地挖掘着,一颗颗肥美的蛏子被陆续挖出,这标志着琅岐蛏正式抢鲜上市,比本地多数养殖户提早两个月左右。 琅岐蛏,作为福州地区的特色海鲜之一,一直以其鲜美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今年的琅岐蛏更是品质出众,个头更大,令人垂涎欲滴。 据基地总经理叶辉介绍,今年的缢蛏(俗称黄蛏)品质比往年更好,这得益于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精心的管理。从五月初开始,基地便进入了紧张的采挖期,预计将持续两个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工人们每天都要挖四五千斤蛏子,预计总产量将达到30万斤左右。 据了解,东南沿海地区,多数海区端午节后陆续开始挖蛏,琅岐云龙堤外海区就是如此。但鑫海利用堤坝的调节作用,通过科学养殖,实现错峰经营。 琅岐鑫海养殖基地位于琅岐岛的砚池湖,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土壤和海水条件,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精细化的管理,使得琅岐蛏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除了优良的品质外,琅岐蛏还具有独特的口感。由于土壤营养物质、海水咸度等因素的影响,琅岐蛏的味道与其他地区的蛏子有着明显的区别。它肉质鲜嫩、口感爽滑,营养丰富,是夏日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随着采挖工作的进行,琅岐蛏迅速受到了市民的追捧。采购商纷纷前来收购,本地商户也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积极推广琅岐蛏。 待到端午过后,云龙外滩的蛏子开始收获,“到时候我们会发挥养殖大户的带头引领作用,帮助村民进行收购和分销。”叶辉告诉记者。 琅岐历来有养蛏的传统,岛上靠海的云龙村、金砂村不少村民以此为生,渔民在肥沃的滩涂上养蛏,如今全岛蛏田面积已发展到3000余亩,亩产量达4500斤每亩,总产量达6750吨,总产值可达1.35亿元。 (记者 陈晓静 文/图)
-
法国友人在马尾邂逅日意格 共叙中法友谊新篇章
“马尾为什么叫马尾?”5月6日,中国船政文化城内迎来了一批法国友人,在参观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时,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领事白川鸿先生好奇地问。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中国与法国之间的交往始终伴随着密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双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对彼此民族、国家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建交60年来,人文交流与合作一直是维系两国关系韧性的重要纽带。 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内,白川鸿一行惊喜地看到一个法国人的塑像——普罗斯佩·日意格。 日意格是谁?这个法国人的塑像何以入藏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日意格于19世纪中叶来到中国、学会中文,对中国越来越了解而产生感情。1866年,日意格开始协助左宗棠创建船政,他把他所掌握的法国先进科技教给中国人,还促成了船政学生到法国、英国留学。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有成效的留学活动,培养了严复、魏瀚、陈季同等一大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教育及社会科学人才,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中法建交五十周年时,法国驻华大使馆将一尊日意格塑像赠送福州市政府转交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收藏并展示,成为中法友谊的又一见证。 5月5日,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其中也提到了这段中法有关福建船政的往事:“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百年前中国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其中一些有志青年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 回首中法关系60年的历程,人文交流与合作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说,船政的创办和发展与法国有着紧密联系,船政是中法科技文化碰撞交融的实践者与见证者,后续将与法国方面有关人士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记者 毛淑文 文/图)
-
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等你来打卡
马尾湿地鸟儿欢。陈晓静 摄 “这里退潮时有一望无际的滩涂,更重要的是这片滩涂在闽江河口湿地省级保护区范围内,不时能在成群飞鸟中看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9日,福州游客龚程清从福州主城区驱车半小时,来到马尾琅岐岛——这里既有“菜篮子”基地,又有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 马尾的湿地主要位于琅岐龙鼓区域,从龙鼓度假区向外望去的滩涂和水面就在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 闽江河口是国内重要湿地,湿地生态系统复杂,具有区域代表意义,适宜不同习性的生物生长和繁衍,生物物种丰富。 2007年,省政府批准建立福建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跨马尾和长乐,保护区总面积3129公顷。其中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869公顷(缓冲区面积447公顷,实验区面积422公顷),湿地各类型面积为河口水域400.6公顷、潮间带泥滩467公顷、岛屿(1个)1.4公顷。 “闽江河口的天然湿地及周边潮间带面积广阔,底栖生物丰富,是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驿站地和越冬地,是水鸟集中分布区,也是众多珍稀濒危鸟种的栖息地。”马尾区有关负责人说,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保护区内分布有野生脊椎动物共36目89科237种,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中华凤头燕鸥、黑脸琵鹭、勺嘴鹬等1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小天鹅、白琵鹭、白腰杓鹬等22种。 据介绍,马尾闽江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重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众多濒危动物物种和丰富的水鸟资源。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白猴屿岛上。 在琅岐龙鼓沙滩,沿着岸线,可以看到不少鸟类随波游弋或在岸边觅食。一旦有人走近,鸟儿成群结队缓缓向水面方向移去,或在天空飞翔,或在水面轻游。 “来这里的鸟类有很强的季节性,现在春天到了,很多鸟要飞走,到秋季飞回来。”保护区巡护员说,他们每天在保护区巡护,及时阻止破坏生态或者伤害野生动物的事件发生。(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陈晓静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