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其中不少创新有马尾镇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陈晓燕的功劳。今年5月,陈晓燕调入马尾镇垃圾分类管理中心,负责垃圾分类推进工作。她从对垃圾分类工作的一无所知到如今成为行家里手,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工作法,镇里都称“陈晓燕工作法”。
记录投放准确率
根据“账本”上门宣传
“最开始,我也不懂垃圾分类。”陈晓燕说,接到任务后她二话没说,拿起分类手册就研究起来。马尾镇有68个小区,最初全镇负责垃圾分类工作的仅2人。
“刚开始几个月很忙,一边要忙着学习,一边要了解每个小区的垃圾分类落实情况。”陈晓燕说,当时几乎每天5点半起床,午休时间要赶材料,下班时间又要到小区上岗,晚上10点多才回到家。
陈晓燕通过摸索,很快抓住了工作的关键。“垃圾分类工作的初期目标是推动市民形成正确的习惯,这离不开精准宣传。居民投放垃圾时,督导员要记录居民的投放准确率,每天晚上认真研究台账。对于连续3天没有投放或投放准确率不高的住户,我们就组织相关人员上门宣传引导。”陈晓燕说,对于在地下车库、绿化带乱扔垃圾的行为,他们会同城管队员对乱扔的垃圾袋进行破袋检查,寻找外卖单、快递盒等可以查找业主信息的有效线索。之后,带领城管队员上门处罚劝导,做到宣传教育全覆盖。
集中辅导重点突破居民分类意识增强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新的问题出现了——最开始有志愿者,大家都会分好垃圾,但没人督导的时候,部分人又开始乱丢。
面对新问题,陈晓燕提出“全面铺开一步到位,集中辅导重点突破”的工作模式。全面铺开,就是按照市里“四定”要求,硬件设施配备到位,人员定时定点到位。集中辅导就是调集城管、街镇、社区、物业、分类企业、党员志愿者组成工作组,一个小区一个小区重点督导辅导,督导的小区3天能上轨道,10天能见成效。10天后,工作组转往下一个小区,原小区留督导员驻守。3个月来,马尾镇已在55个小区开展督导,凡是督导过的小区,居民分类投放意识增强。
名郡小区共有43栋楼,是马尾区人口最多的小区之一,居住人口近万名,垃圾分类工作推广难度可想而知。陈晓燕说,督导员进驻小区后,前几天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到了第7天,大家渐渐能够准确分好类,也很自觉。
招聘分类督导员在垃圾桶边面试
有了明确工作方法,谁来推进是关键,垃圾分类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一线督导员。工作初期,桶边垃圾分类督导员受传统观念影响,招聘人员进进出出,队伍不稳定。
陈晓燕改变在办公室招聘的模式,在垃圾桶边直接面试,要求应聘者在垃圾桶边直接破袋检查10个垃圾袋作为面试内容,观察面试者的表情和分类熟练程度,合格了才留用。
“督导员录用后,安排在桶边跟随督导组学习3天,在一线培训垃圾分类督导工作技能。”陈晓燕说,垃圾分类工作关键是要真正动员群众参与,针对广大群众的文化程度、年龄层次、文明素养等差异,社区工作人员和垃圾分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道充分发挥“指导员”作用,通过细致指导,引导群众正确分类、规范分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