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8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了多年来严重、极不平凡的挑战和考验。在区委、区管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创新驱动、品牌带动,着力改善民生,积极应对宏观环境的变化,强化运作,主动作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持续较快增长
预计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85亿元,增长15%,增速比年计划13%目标高出2个百分点;“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5.7%,高于“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3%目标的2.7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434亿元,增长20.3%,增长速度比年计划16%目标高出4.3个百分点,增速连续26个月保持在20%以上;“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22.8%,高于“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5%目标的7.8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3.45亿元,增长13.5%,增长速度比年计划13%目标高出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2.96亿元,增长12.1%,增长速度比年计划13.8%目标低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分别为19.5%和22.1%,增幅均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的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的目标。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5亿元,增长26%,增长速度比年计划15%目标高出11个百分点;“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24.1%,高于“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0%目标的14.1个百分点。据抽样调查, 200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分别高于年计划目标3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十一五”前三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均超过“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7%和6%的目标。
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5.3亿元,为年计划的138.3%;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3.3%,其中产业项目完成投资33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的94%,建成华映视讯背光模组等重点项目23项。“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130亿元目标的111.5%,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二)加快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大陆环保公司研发的“室内典型空气污染物净化关键技术与设备”和“集约化养殖废水中抗生素及重金属处理技术”两项科研成果入选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福大百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我省首家由企业承担建设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全年有8项科技创新成果获2008年省科技进步奖;新增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10个。品牌战略取得实效。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8个、省著名商标3件。主导产品转型升级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积极推动华映光电向液晶显示器领域拓展,建成华映光电中小尺寸液晶模组一期工程、华映视讯液晶背光模组,初步实现了彩色显示器向液晶显示模组升级换代。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实行清洁生产,预计2008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率5.1%和5%的目标。
(三)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外贸出口保持平稳
预计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项,增资项目28项,合同外资2.15亿美元(按验资口径)。外商投资企业增资成为利用外资主要来源,增资合同外资1.63亿美元,占新批合同外资75.8%,其中新增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项。新兴领域投资出现良好态势,引进了天晴在线、汉鼎网络科技、创元贸易等服务贸易项目,服务业合同外资1.3亿美元。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38亿美元,为年计划的197.1%;“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实际到资4.07亿美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的5亿美元目标的81.4%。全年出口总值15亿美元,为年计划的90.9%;“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4.3%,高出“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2%目标的2.3个百分点。对台交流继续拓展。建成大陆首家台湾商品超市,启动海上货运直航,对台邮件、包裹,“两马”客运航线延伸至台湾本岛。“两马”民俗、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交往更加密切。
(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完成第一批“双百工程”和“六六工程”12个村54个项目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建成琅岐陆岛交通码头改造工程,茶洋山公路、闽白公路改扩建工程等正在加紧施工。认真落实含蓄防汛预案,抓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建成科技园区北面山地排洪工程、林浦排涝站,完成新店、乌门里、燕雀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营林绿化和森林管护工作,完成人工造林1500亩,幼林抚育1600亩,生物防火林带20.3公里。预计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亿元,增长6.3%,增长速度比年计划高出6.3个百分点。
(五)城市建设取得成效,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建和改造儒江大道东Ⅲ段、世纪路北段、马江大道、快安大道、琅岐三平至凤窝路段等道路,完成城区主干道57幢建筑物单体立面整治。动工建设天马山体育休闲公园、滨江廊道,建成6公里污水管网接驳和君竹截污泵站工程。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行城区管理综合执法,持续开展“清洁家园”等重点专项整治行动。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完成亭江中学教师宿舍楼改造,建成开发区职专学生公寓楼和实验综合楼。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加强,建设区医院病房大楼、亭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罗星塔公园被授予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完成区档案馆、图书馆改造,船政文化二期前期工作正在抓紧开展。计生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目标。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年推荐就业1.95万人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69%。
2008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受世界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加大;受市场环境趋紧制约,一些行业利润空间压缩,部分企业开工不足,规模以上预计亏损企业69家,比上年增加10家;项目储备不足,缺乏能够有效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项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产业规模和效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压力较大等。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及主要措施
200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化危机为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促发展的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实施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着力改善民生,在推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发挥带动示范作用,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较好发展。综合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结合我区实际,按照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提出2009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
——工业总产值增长15.5%;
——财政收入增长10 %;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 %;
——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0.7亿美元;
——出口总值总量与上年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额6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2.5%;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削减2.5%。
(二)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与主要措施
1、加大投资力度,发挥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南搬大桥、琅岐防洪防潮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琅岐新区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路网络,建成闽白公路、茶洋山公路;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天台水库、林浦排涝二期、长安7号渠等项目,完成琅岐海堤万亩除险加固、浩溪水库加固等工程。加快实施一批市政设施项目。改造沿山路、登龙路,新建经五路、亭江大道延伸段等,继续推进城区主干道沿线景观改造,推动104国道北侧马尾段沿线整治和沿山路、青洲路旧屋区整体改造,加强背街小巷整体整治和城区内河清淤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安污水处理厂、快安污水处理厂、亭江、琅岐垃圾中转站。实施青洲、快安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设备技术改造。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建设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要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突出抓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批重大生态环境工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从投资上拉动经济增长。2009年计划安排在建、新开工及前期工作重点项目94项,总投资151亿元。按项目类型分,产业项目58项,年度计划投资21.4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4项,年计划投资1.75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2项,年计划投资2.6亿元。按项目进度分,2008年结转2009年续建项目33项,年度计划投资18.3亿元;2009年计划新开工项目37项,年度计划投资7.4亿元;前期工作项目24项。计划建成或基本建成41项。
2、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加大优势主导产业投入。大力发展液晶显示器、高精铝板带加工,重点推进华映中小尺寸液晶二期、中铝瑞闽高精铝板带、星网锐捷、友元液晶等项目建设,力争中铝瑞闽高精铝板带、上润执行器一期、聚光太阳能等项目2009年内建成投产。突出壮大液晶显示器和高精铝板带深加工产业链,提高制造业附加值。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推动优势企业通过技改扩大生产规模,推进网讯科技、马尾造船厂、东南造船厂、国光电子等企业启动2009年技改计划,同时用好技改扶持政策。鼓励中、小型民营企业通过技改提升传统产业。抓好现有企业增资扩产。重点抓好华映光电、华映显示、大地管桩等一批重点企业增资扩产。继续推进企业服务工作,通过定期走访、帮助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
继续实施“50聚龙”计划。推动区内具备条件的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加强企业和创投基金的对接,充实我区上市企业后备库。引导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运用配股、增发等形式实现再融资。加大品牌培育力度。2009年力争新增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积极推动企业实施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申报国内外专利和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修制订。推进自主创新。继续在重点企业中建立一批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技术中心;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公共平台建设,鼓励鸿发光电等企业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福大百特科技“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中心。
坚持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以及动漫、游戏、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进一步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的新增长点。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以建立GDP能耗考核为抓手,推动企业开展节能技改、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
4、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努力保持外经贸稳定发展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坚持“招商选资”和“招研引智”并举,探索股权投资基金等利用外资新方式。继续做好产业链招商,针对开发区规划和产业链配套需求,重点围绕华映、中铝瑞闽等龙头企业,力争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项目。有针对性的开展出口加工区、琅岐新区招商创意和推介工作,力争新区合同外资方面取得新进展。着力保持出口稳定。充分发挥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功能作用,加快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加大出口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支持生产性出口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参加国内各种有影响的交易会、展销会,推动产品内销。鼓励外贸公司扩大电子、机电产品及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轻纺产品出口,整合兼并弱势企业。
5、抢抓对台新机遇,构建两岸合作大平台
深化对台产业对接。以两岸“大三通”为契机,主动承接台湾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转移,重点加强华映转型后的液晶产业链和光电产业链项目的对接,力争引进大型终端企业。加大与台湾服务外包、软作、动漫等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合作力度,加快现有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抓好两岸“大三通”对接。改造提升对台客运、货运码头,提高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增加航班,拓展客源、货源。加快建设对台小额贸易码头,推进对台散货中转业务,扩大对台贸易往来。充分利用福州作为对台邮件封发局的契机,拓展两岸通邮工作。继续推进“两马交流”。办好“两马同春闹元宵”、“两马体育联谊赛”等活动,抓紧规划建设“马祖大厦”。
6、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制度建设。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模,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流转,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引导城郊村建设标准厂房、外来员工公寓,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服务配套的二、三产业,加强海峡两岸农村合作实验区琅岐示范区建设。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供水、道路、绿化、广播电视、电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双百工程”、“六六工程”和“清洁家园”行动。
7、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构建和谐社会
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教学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开发区职专争创国家重点职专。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建成闽安小学、马尾实验幼儿园教学楼、亭江中心幼儿园,建设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魁岐分校、福州三中江滨分校。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镇综合文化站(室)等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和“农村信息网”建设,改造升级广电网络。深入挖掘船政文化内涵,抓好船政文化二期和朱子祠、迥龙桥、协台衙门等历史古迹和文化名迹的修复和保护。
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着力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成区医院病房大楼、亭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快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公立医院综合实力和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水平。加快医疗服务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继续认真治理“药价虚高”等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广泛开展健康创建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强化人口和计生基础工作,建立完善人口和计生工作长效机制。
大力推进充分就业。稳定就业形势,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城镇零就业家庭的援助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失地农民转移就业政策。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 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稳定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外来员工社会保障,动工建设外来员工公寓、环卫公寓。
建设“平安马尾”。建立健全治安防控机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治安规范管理机制和保障工作机制,确保社会长治久安,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