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年,在区委、管委会、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牢牢抓住中央支持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升思路、精心谋划、突出重点、着力运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回升,持续向好的态势。初步统计(下同),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预期目标,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应对危机措施有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面前,我区认真贯彻国家、省、市一揽子政策,陆续出台给予企业技改补贴、返还土地使用税、贴息鼓励企业扩张等一系列应对危机、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推动经济发展迅速回升。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7亿元,增长15%,增幅超年计划11%的4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大关,完成500.8亿元,增长17%,增幅超年计划15.5%的1.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26.16亿元,增长11%,增幅超年计划10%的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15.16亿元,增长16.8%,增幅超年计划8%的8.8个百分点;商贸服务业日益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6亿元,增长16%,增幅超年计划15%的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再创新高,完成投资81.6亿元,为年计划60亿元的136%,增长30%;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完成投资46.3亿元,为年计划的123.6%;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7亿元,为年计划的134.9%;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5亿元,为年计划的117.1%;建成或基本建成新大陆二期、飞毛腿3G移动电源、华昆赛车、坤孚科技、天马山体育公园一期等重点项目18项。城镇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2009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2%,分别高于年计划目标 1个和0.2个百分点。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良好。“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出预期年均增长目标,前四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130亿元的180.2%、实际利用外资完成“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5亿美元的112.8%;前四年GDP年均增长15.7%、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7%、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2.4%、出口总值年均增长12.5%、城市居民人均可配收入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2%,分别比预期目标高出2.7%、6.7%、1.8%、12.4%、0.5%、7.2%和5.2%。
(二)经济发展方式持续转变
工业生产逆市而上。通过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力助企业走出低谷,有力促进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496.7亿元,增长17.1%。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75家,比上年增加12家。全面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国光电子、恒兴等14项技改项目建成投产。“50聚龙”成效显著,华映光电、上润精密等4家企业在境内外成功上市。创新能力不断增强,34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通过国家认定,新设立8个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新大陆科技集团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鸿发光电智能高速球、顶点数码证券交易系统等获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奖励。总部经济加速集聚,引进了荣泰物流、中国移动福建总部项目,国脉、新日鲜等一批企业总部基地基本建成。商贸服务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良好,建成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推广节能技术、产品,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8.1%,化学需氧量削减5%。
(三)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以“5·18、6·18、9·8”为平台,开展多形式招商活动。全年新批外资和增资项目17项,合同利用外资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增长14.3%,为年计划的224.3%。落实各项出口扶持政策。全年出口总值16.7亿美元,增长8.1%,为年计划的107.7%,华映显示、省华闽、东南造船厂3家企业出口超亿美元。福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研发、检修功能获批。对台经贸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拓展。新大陆科技集团在台湾设立分支机构,成为大陆首家赴台投资企业。改造对台客运、货运码头,开通马尾-高雄、基隆海上货运定期航线。建立两岸邮政速递物流配送中心。“两马”民俗、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交往更加密切。
(四)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统筹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完成“双百工程”和6个示范村11个项目建设。加强以供水、道路、防洪排涝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琅岐东岐、海屿等村主次干道“亮灯工程”,完成海屿、东方学院供水管网改造、琅岐海堤万亩片(六期)加固工程。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海峡两岸农业精品科技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93亿元,增长5%,增幅超年计划3%的2个百分点。
(五)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积极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推荐就业2万人次。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五大险种”扩面任务全面完成,启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7.3%,加大社会福利投入,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标准,开展孤寡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设立区残疾人“福乐家园”。加强突出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和社区、乡镇卫生工作,建成亭江卫生院、琅岐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楼。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成亭江中心幼儿园、实验幼儿园扩建工程,开发区职专获批国家重点职专。船政文化建设继续推进,计划生育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区复检。
在肯定2009年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回暖基础仍不牢固,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根本消除,部分行业和出口型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项目储备不足,缺乏能够有效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项目;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任务艰巨,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制约全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继续提升等。这些问题都要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推动马尾实现新跨越,启动“十二五”规划实施至关重要。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抢抓新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打造新高地,建设新马尾、实现新作为。
二、20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初步安排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
——工业增加值增长13.9%;
——财政收入增长11.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5%;
——实际利用外资总量持平;
——出口总值增长10.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农业增加值增长4.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
三、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与主要措施
(一)加快结构调整,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产业聚集新高地。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加快转型与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冶金压延、装备制造、轻工食品、生产性服务等五个百亿产业,加快发展光机电、新材料、环保设备等高端制造产业群。依托龙头企业引进新型显示器件、新一代移动通信及网络终端产品等高新技术产业链。推进自主创新,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鼓励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专利技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鼓励企业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定。继续扶持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上润智能执行器、双翔电子、东南造船厂、马尾造船厂等重点企业实施技改提升工程,扩张产能,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集聚水平。
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鼓励引进和发展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设计中心等。推进中移动福建公司、世纪国隆、国航远洋等总部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工业设计、创意动漫等高端服务产业,承接台湾企业和国际服务外包转移,打造闽江口服务外包基地。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海峡水产品交易、医药物流、汽车销售市场等。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消费性服务业,注重培育一批规模商业圈和消费新热点,加快船政文化等文化品牌和闽江口旅游景观带开发建设,适应群众生活多样化、个性化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积极拓展发展空间。积极争取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大到琅岐,精心编制琅岐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琅岐路、桥、水、电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琅岐闽江大桥、东绕城高速公路琅岐段建设。积极推进福州出口加工区与福州保税区的整合提升,做大保税出口业务,推进爱普生物流、进出境检验检疫集装箱站等项目尽快运作。力促华昆赛车、邦信网络终端等项目尽快投产、达产。
(二)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营造更加完善、更加良好的综合投资环境。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网上审批,全面推进绩效评估,不断优化综合投资环境。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尝试推行BT、BOT融资方式建设重大基础设施。继续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加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市政绿化等公用事业改革力度,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资金扶持力度,形成一批“专、精、强”的民营企业群体,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
构筑资本运作平台。继续加大企业上市的引导和扶持力度,持续做好上市公司的引进和培育工作,建立上市企业后备库,不断滚动实施。推进民营企业赴香港、新加坡等境外证交所融资,通过海外上市、风险投资等途径,推进民营企业嫁接外资。加快公共平台建设,鼓励鸿发光电等企业建设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福大百特科技“酶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电子信息产品检测中心”。
扩大对外开放。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引资、引智力度,不断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以“5·18”、“9·8”为平台,突出抓好产业链招商,鼓励外商投资服务外包、商贸物流和现代农业领域,重点依托电子信息、冶金压延、装备制造等优势,引进产业延伸力强、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的关联项目。落实好省、市、区促进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出口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和品牌建设,提高高附加值产品、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例。
(三)加大投资力度,提速重点项目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抓住中央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扩区的机遇,建设琅岐闽江大桥、琅岐环岛堤路,带动全岛开发。积极配合推进机场高速公路二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魁岐大道、琅岐小康路等道路,续建和改扩建青洲路延伸段、快洲路等9条市政道路。继续推进城区主干道沿线景观改造,推动104国道北侧马尾段沿线整治和沿江、沿山景观建设。进一步完善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成长安污水处理厂、快安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启动亭江、琅岐垃圾中转站建设,积极解决亭江、琅岐供水、安全饮水等问题。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通过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基础设施。采取更加积极有力的措施,突出抓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一批重大生态环境工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设。2010年初步安排在建、新开工及前期工作重点项目91项,总投资204.7亿元,年计划投资48.55亿元。按项目类型分,产业项目58项,年度计划投资38亿元;基础设施项目24项,年度计划投资8.7亿元;社会事业项目9项,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按项目进度分,2009年开工结转2010年续建项目32项,年度计划投资16.87亿元;2010年计划新开工项目45项,年度计划投资31.7亿元;前期工作项目14项。计划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49项。
(四)抢抓对台新机遇,构建对台交流合作大平台
深化对台产业对接。积极承接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移,吸引台湾大企业和上市公司落户马尾,着力引进合资企业的大陆营运总部,促进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引导台商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精品加工产业,加强与台湾服务外包、软件、动漫等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的合作力度,加快现有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争取实现马尾至基隆港海上货运直航的常态化,积极推动两岸滚装运输业务。推进对台小额贸易转型升级,做大台湾商品市场。深化“两马”交流。继续组织办好“两马同春闹元宵”、“两马体育联谊赛”等活动,推进文化、旅游、商贸的有机结合。
(五)大力发展高优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因地制宜引导城郊村建设标准厂房、外来员工公寓,发展交通运输、商贸服务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配套的二、三产业。科学规划琅岐农业生产布局,建设闽台农业合作(琅岐)精品科技园,引进推广台湾农产品加工、种养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名优果蔬、花卉、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拓展、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发挥“双百工程”“六六工程”载体和抓手作用,实施农村硬化、绿化、亮化、洁化工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六)强化建设管理,打造宜居城区
提升城区功能品位。按照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做好新一轮城区规划,精心编制实施快安片、马尾片概念性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在规划、建设、环境、管理等方面实现新提升。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全力推进魁岐、中洲、六江、双协、闽亭等村及旺岐境、进步里、君竹环岛等片危旧房改造,力争完成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强化城市管理,全面开展违法建设清查,加快推进城乡接合部综合整治,加强镇村建设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强化小区综合管理,扩大网络化管理覆盖面。
改善城区生态环境。巩固提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进道路、环卫、排水、交通等市政设施综合整治,加大给排水管道建设。强化小街巷、城乡接合部“脏乱差”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条件。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打造绿化精品工程,加快实施规划控绿、建设造绿、整治添绿、全民植绿计划,抓好主要通道、关键节点的景观建设和绿化美化,提升园林绿化花化档次,打造绿化生态的特色品牌。
(七)在为民利民中促进社会和谐
全力确保就业稳定。强化政府就业服务,统筹抓好各类人员的就业工作,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逐步推广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统筹发展各类教育。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建设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魁岐分校、福州三中江滨分校,加快危旧校舍改造。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社区、镇综合文化站(室)等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作和“农村信息网”建设。
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扎实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严格落实甲型H1N1流感各项防控措施。建设快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强化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体系。
扎实推进“平安马尾”建设。健全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完善社会防范网络,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努力建设社会安全系数最高、民生幸福感最强的和谐城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