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州市马尾区白眉村:党建赋能 乡村振兴山水白眉如诗如画
日期:2024-06-26 16:55
政策文件:

  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白眉村地处福州东北部,北部分别与连江县、晋安区接壤,全村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自然村。村民425户,总人口1385人,常住人口514人,旅居海外侨胞600多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9名。白眉村党支部运用党建引领、党员先行、村民融入、华侨助力的“四位一体”模式,发挥侨乡侨胞、山水资源、人文积淀等禀赋优势,找到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白眉答案。

  一、背景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和完成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终端和末梢,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力量。

  白眉村由于地处马尾区二类水源保护区,受到相关政策制约,长年来无产业项目,加之是远近闻名的侨乡,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造成白眉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无门路”,山水风光“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白眉村党支部顺势而为,抢抓机遇,逐步成为具有地方特色、集农业观光、文化旅游与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村落,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答卷,谱写了强村富民的新时代篇章。

  二、主要做法

  1、支部引领开新局。白眉村党支部抢抓东部快速通道开通的重要机遇,主动融入福州主城区30分钟生活圈,通过茶话会、恳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面向党员、村民代表、离退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乡贤能人等征求意见、共谋发展,形成了“党建工作为引领、生态资源为基础、休闲农业为支撑,乡村旅游为主线,本土文化为导向”的总体思路。推行“1+N+1”党建工作法,由1名党员联系N名各方力量,挂钩捆绑1个具体项目,通过挂图作战、设岗定责、销号管理、张榜公告等方式,确保按照序时进度完成村建民生等重点工作。全村共建立8个党群攻坚组,由支部成员、离退休党员干部、党员能人担任组长,着力推进政策宣传、清违除障、资产盘活、环境整治、察情访意等工作,为项目落地下足“绣花功夫”。在清违除障工作中,村党支部成员和党员争做“先行兵”,带头拆除自家搭建的铁皮棚,并组建攻坚组逐户动员,短短数日就顺利完成铁皮棚的全面拆除任务,为白眉村“旧貌换新颜”打下坚实基础。

  2、打造链条育生机。白眉村党支部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建设,整合生态资源、闲置资产、返乡能人等发展要素,构建集餐饮、采摘、垂钓、观光、民宿于一体的产业链,让各地游客引得来、留得住、吃得香、玩得欢、住得好。通过政府投资和社会引资并举,投入近600万元,将村庄西侧占地面积40亩的抛荒水田开发成3个休闲垂钓塘、2个国家级钓鱼比赛标准竞技塘。通过资金补助、技术帮扶、产销一体等形式,不断扩大农特产品生产规模,打造白眉脐橙、蜂蜜、笋干等特产“名片”。全村累计种植白眉脐橙200多亩,养蜂1000多箱,惠及农户30余户,吸引采购商户、来访游客15000余人次。通过牵头搭建民房租养平台,负责民宿的统一管理、运营。目前,村里共有9栋民宿55间套房,其中5栋为村民用空置房屋改造的。采取整治裸露山体、装点景观小品、新建村口公园、修建思乡亭、打造邢港花田步道等配套措施,生动描绘“如画白眉”美丽景象,进一步实现村子美,人气旺。

  3、挖掘底蕴提品位。白眉村党支部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底蕴,奏响侨乡文化、乡风文明、红色记忆“三重奏”。将村民闲置房屋长租,打造特色侨乡文化宣传平台,建成福州首个民营侨批博物馆——白眉侨批博物馆,展陈1300多件来自全国各地的侨批等史料。着力推动南洋厝建筑群的开发保护工作,进一步挖掘乡愁故事,打造侨情民俗观光带。投入100多万元改造提升新湖公园,为湖上敬老院添置健身器材、棋牌桌、空调等设备,联合区政协、区国资中心、阳光学院、商盟公益基金会等各界力量,定期开展义务理发、健康咨询、测量血压、眼科体检等各类敬老助老服务,累计服务1000多人次,不断传承弘扬尊老敬老爱老的乡风传统。依托牛项革命据点旧址等红色资源,动员引导区内学者、游击队员后代等牵头整理有关东岭游击队的重要历史资料,募资600余万元修缮真君堂及齐天岩山寨,修建登山道、护栏等基础配套,打造东岭游击队纪念馆,成为集自然风光与革命历史教育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好去处。通过设立网红直播实训基地,开展采风绘画、摄影大赛、定向越野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打响知名度、提升体验感。

  4、创新协作促发展。白眉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既定发展路线,与机关、企业、学校形成共建关系12对,签订帮扶共建协议9份,为白眉村实施乡村振兴拓宽引资引智渠道,累计吸引社会资金2200万元,发挥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等积极作用,为实现白眉村乡村振兴献计献策。科技特派员罗国弘从福建商学院走进白眉村,提出了“白眉八景”观光旅游发展路子,积极搭建校企协作平台,让白眉村成为商学院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热土。驻村第一书记黄长宜利用网红直播实训孵化基地,当起了“带货主播”,线上推介白眉村的生态风光、农特产品、乡风民情,为各地访客打开“遇见白眉”的新窗口。建立“村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村民”利益共同体,开发民宿出租、土味菜馆、特产销售、红色研学、观光旅游等项目,实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企业效益、村民增收“三丰收”,2023年,白眉村集体经济收入近80万元,再创新高。

  三、主要成效

  1、谋事创业有底气。白眉村党支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定期组织村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研究共治事项,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党员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由6个“党员示范户”牵头,通过政策宣讲、议事协商、走村访户等方式,听民声,察民情,达民意,动员党员、群众参与文明创建、入户排查、防台抗汛等重点工作,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次,有力推动全村各项事业见质见效,形成“上下一条心,全力谋振兴”的浓厚氛围。

  2、开门迎客有人气。白眉村党支部充分利用东部快速通道开通契机,深入挖掘域内禀赋资源优势,着力打好生态牌、侨情牌、乡愁牌。通过用活用好东岭游击队纪念馆、侨批博物馆等特色展馆,举办红色村跑、垂钓大赛、摄影采风等特色活动,让远道而来的游客切实感受到山水白眉的红色底蕴和风土人情。截至目前累计吸引了20余万人次游览,成功实现由“交通闭塞村”到“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3、创业增收有财气。白眉村党支部持续整合有效资源,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能人经营、转变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链条,推进村集体、村民、企业互联互助、共享共赢。通过探索集侨批文化和农业文化创作、体验、娱乐、休闲、观光、养生、度假、商贸、研学等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产业,让建设成果直接成为增加村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支柱产业。

  4、持续发展有生气。白眉村党支部依托村域内山水资源,以休闲观光、田园体验、休闲等产业为基础,不断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紧紧围绕党建工作、乡村治理、乡风文明、村庄品位、生态资源、协作模式等方面,制定“党建+项目”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人、工作措施、完成时限,持续打造宜居宜游宜养的特色村庄。在党支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白眉村先后获评省级第一批高级版“绿盈乡村”、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单位、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白眉景区达到国家AA级旅游景区标准。

  四、探讨

  1、党建引领,铸魂提能。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建的引领作用,党支部的“火车头”作用和支部书记的领路人作用是重中之重。在推进白眉村产业模式之变、环境之变、民风之变的过程中,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两委”成员走前头,做表率,通过带头拆违、带头签约、带头创富等方式,消除了党员群众的顾虑,改善村容村貌、完善基础配套、提升服务品质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变化,更是赢得了党员群众的普遍支持,形成了群众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党组织走的良好局面,为构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发展新格局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2、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乡村振兴要找准方向、走对路子,立足村情民情,注重规划先行,通过认清自身优势和短板,探索多元化、个性化、持续化的发展模式。在做好总体规划的大框架下,用活资产资源,形成具有连贯性、互动性、延展性的乡村空间格局,在推动产业融合和提升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构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发展动能。

  3、广纳贤能,各取所长。实现乡村振兴要让专业人做专业事,在规划设计、改造提升、市场运营等方面都需要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全程参与,发挥专长。通过输血和造血并举,加大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的选派帮扶力度的同时,要加强村干部队伍和村级后备力量培养,打造一支能力过硬的本土干部队伍。

  4、分配合理,持续发展。乡村振兴要保障多方利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要尊重企业的盈利目的,考虑村民的增收目标,将村集体、企业、村民纳入统一的运营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让村民既能享受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红利,也能实现个人财富的稳定增收,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民心所向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让村民在思想和行动上更加支持村党支部的决定,形成有利于发展的良性循环。(人民网)

来源:马尾区农业农村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