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位于中国大陆东南部闽江口地区,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福州与“海上丝绸之路”的联系肇始于汉代。三国时,福州是中国沿海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唐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开辟“甘棠港”,与日本、高丽、琉球、东南亚等国家的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在福州长乐伺风扬帆、祭海出航。1473年,明朝政府把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到福州,福州都被中央政府确定为与琉球进行往来的唯一合法口岸,福州港再次繁荣起来。福州是反映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城市之一,对东南沿海的商贸格局与经济繁荣具有肇始和推动作用。
2019年,海上丝绸之路保护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联席会议期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在对海丝申遗城市的各申遗点现场调研评估的基础上,初步公布海丝史迹遗产点53处,海丝史迹关联点10处。福州入围4处,其中,马尾的迥龙桥及邢港码头(闽安古镇)、罗星塔2处被列为海丝史迹遗产点。
罗星塔
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在这个重要节点,有一个醒目的标志——罗星塔。
罗星塔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航标。在闽江下游三江汇合处,有座罗星山,山上有塔,因地而得名,就是罗星塔。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明初就标绘在郑和的航海图和以后的航海针经图册里。作为国际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也是闽江门户的标志。相传为南宋柳七娘超荐其夫亡灵而建。明万历年间(1573~1620)塔毁,天启四年(1624)福州著名学者徐火勃等倡议,在原塔座上重建。塔为八角七层仿楼阁式石塔,以花岗石砌筑,中空,通高30米。塔座为须弥座,直径8.6米,一层朝西南设门,二层以上周圈设栏杆,塔内有石阶,通连至顶,檐角上均镇有八方佛和泻水檐,塔顶嵌塔刹,塔身二层外壁镶有罗星塔铭。塔于1961年灌浆加固,增设护栏和更换铁球顶刹。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一两百年前,外国船舶来到了福州闽江口,在外海远远就可以望见罗星塔,自然会抑制不住地欢呼:“china tower”,意思就是“中国塔”。约定俗成,罗星塔在国际上就有了“中国塔”的称呼。罗星塔,世界邮政地名称为“塔锚地(Pagoda Anchorage)”。
迥龙桥及邢港码头(闽安古镇)
福州海丝看闽安。从汉唐至明清时期,闽安邢港古航道都是所有进出福州港的外国商船的必经之路,各地区生产大量的丝绸、陶瓷、茶叶等,都在邢港码头装船扬帆运往世界各地。万国的商品汇集到闽安,交易点则是闽安纵横交错的九街九铺。商行商店云集于此,数不胜数,可谓是“八方商贾聚闽安,百货随潮船入镇”。
横跨邢港河两岸的迥龙桥,是唐代建造的福州最古老的石桥。五孔石梁桥,横跨邢港,南北走向,长66米,宽4.64米,4座舟形墩,不等跨。两墩之间铺架宽1米、厚0.8米的石梁5根。桥面两侧护以石栏,栏柱。柱头刻有宝奁、莲花、海兽等构件。桥南端有玄帝亭,北端建有圣王庙。据《福建通志》统计,自唐至清,福建共建桥梁两千七百座,而像迥龙桥这种规模的五孔唐代石桥在中国建桥史上极为罕见,对中国的桥梁文化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991年迥龙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凭桥而立,穿流而过的邢港河水,似时光穿行,那一段灯火熠熠,繁盛富强的历史也随之展现眼前,古港与古桥共同见证闽安“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