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科普】粽叶飘香,品味端午
日期:2023-06-22 10:26
政策文件: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又称菖蒲节、端阳节、五月节、重午节、粽子节、天中节等,端是开端的意思,午指的是农历五月,节日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纪念说

  

 

  端午由来的众多说法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屈原一说。据《史记》记载,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名平,字原,而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

  相传,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有位名叫屈原的贤臣,他倡导举贤授能,一心为楚国,只为富国强兵,力主联盟齐国抗击秦国,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受谗言而被辞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浣、湘流域,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享誉天下、忧国忧民的诗篇——《离骚》、《天问》、《九歌》等。公元前278年,秦国军队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不忍看着自己的国家被他国践踏侵略,心如刀绞,于是在五月五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着石头投入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生命。楚国的百姓不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为避免屈原肉身葬身鱼腹,人们自发荡舟江河以驱散鱼群,或投米团入江中,以求得屈原肉身的保全。后来每年五月初五,这个以风俗流传下来,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和吃粽子的习俗。

  

 

  传统民间习俗

  

 

  挂艾蒿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人们在端午节期间插艾草和菖蒲,《荆楚岁时记》记载过,“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人们这一天都会将菖蒲、艾草插于门楣,悬挂堂中。

  “艾”,又名家艾,艾蒿,有奇特的芳香;艾又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也可驱虫,有净化空气的功效。菖蒲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食粽

  

 

  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由于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口味粽子。

  

 

  赛龙舟

  

 

  龙舟作为一种文化,它出现在比屈原所处的年代还早得多,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最初的龙舟是用单木舟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成的。每年端午节这一天,各地区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划龙舟比赛。

  

 

  端午特色饮食

  

 

  雄黄酒: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

  

 

  打糕:为了欢度端午,吉林延边朝鲜族人民会打年糕,制作出清香的打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能增添节日的氛围。

  

 

  粽籺(粽子)它是端午节必食用美味佳肴,形状很多,口味各不相同,常见的正三角形、尖三角形、长方形等各类形状。

  

来源:马尾区文体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