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马尾区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和司法行政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一年来,我局“彩虹桥”148公共法律服务综合品牌获评全省“优秀148品牌”、“律色振兴”148公共法律服务项目获评福州市级优秀148品牌称号,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成效良好。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中心工作,积极主动作为
一是创优营商环境。依托“微公证”服务模式,持续开展企业办证“一趟不用跑”服务,为企业提供免费公证法律咨询135次,办证15件。持续推进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与民政局信息共享,实现低收入人群、残疾人法律援助“免证申请”。完善“援裁衔接”纠纷化解机制,推进“法援惠民生助力农民工”品牌建设,做好区人事劳动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工作,受理劳动仲裁法律援助案件67件,出具法律意见书20件,解答法律咨询300人。持续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汇总42家区直部门清单项目214项,推动责任部门主动开展普法宣传。创建法治企业示范点1个,开展进企普法宣传6场。
二是开展扫黑除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工作,充分发挥各普法成员单位的力量,开展扫黑除恶、《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专项普法宣传活动2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接待法律咨询50余人次;加强对重点领域、特殊人群的管理帮扶,开展民间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和黑恶势力线索摸排,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
三是助推乡村振兴。以“八五”普法规划为统揽,充分发挥1支‘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队伍、16名村(社区)法律顾问、395名“法律明白人”、316名“法治带头人”的作用,深入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打造农村法治文化阵地,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增强农村群众的法治观念和维权意识,开展法治宣传活动163场次,顾问律师参与调解40件,协助村居制定村规民约和管理规定68件,提供其他法律服务755件。
(二)筑牢社会维稳防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织好人民调解“多元化解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建设,在物业小区推广“楼宇枫桥”机制,以“党建+公共法律服务”模式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化解在基层。以公共法律服务点为依托,线下引入多元纠纷化解力量,整合行政复议、婚姻家事、城建征迁、教育纠纷、劳动纠纷等调解资源,并与“调解能手”工作室加强对接,及时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鼓励和吸收台胞参与法治建设,聘请台胞调解员,负责参与涉台企、台胞等民间矛盾纠纷的协调与处置;设立罗星街道商会调解工作室,发挥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促进社会治理中的独特作用。新增琅岐镇群星村、马尾镇协建社区专职村(居)人民调解员,实现全区村(居)专职人民调解员配备率24.1%。全年累计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707件,调解成功率98.8%。
二是加强重点人员管控帮扶工作。联合民盟马尾区工委打造“黄丝带帮教”基地,开展联合社会帮教行动。对接榕城强制隔离戒毒所开展戒毒系统民警到社矫机构学习实训,推动警力资源向社区矫正工作延伸使用。充分运用福建公安云搜网和省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两大“技防”手段,常态化开展信息化核查工作,位置确认信息化核查214160条,有效防止脱管、漏管情况的发生。以实现社区矫正教育矫正特色化为目标,采用“阳光+”一县区一品牌项目带动的方法,分级处遇,分类施矫,延伸打造社区矫正“五色教育法”,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效能,促进社区矫正对象更好的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开展“阳光+”社区矫正教育帮扶专场15次。扎实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协助解决安置帮教对象公租房申请、办理恢复户籍等具体问题,在春节期间,慰问因病或家庭困难安置帮教对象15名;落实双列管制度,对重点安置帮教对象按照“一人一策”的原则进行分类定级、分析研判、精准帮扶,开展走访65人次,与公安每季度开展信息核查比对,共计2247人次。
(三)践行司法行政为民,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一是持续提升法律援助水平。区法律援助中心承办法援案件889件;其中民事案件113件,刑事案件776件(包含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案件95件)。接待群众来访592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增设“12348”热线电话窗口1个,指派律师专岗接听,累计接听解答咨询6015人次,回复12345便民服务中心法律咨询5件。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宣传,采取干部带头学、送法进企业、村居,转发微信朋友圈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开展宣传活动6场次。
二是不断创新公证服务方式。马尾公证处共完成5668件公证服务,其中国内公证1766件,涉外公证3838件,涉台公证54件,涉港澳公证10件,公证业务收费191万余元。夯实“微公证”服务建设,增加服务微信数量,推出24小时微信留言咨询服务,提供线上咨询110人次,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受理公证28件。推动“惠侨公证法律服务点建设,办理涉侨公证1793件,为华侨上门办理公证6件。
(四)扎实推动法治建设,强化法治保障
一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履行行政复议与应诉工作职责,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44件,已审结122件,纠错率为13.11%,通过简化程序、快速处理,助力行政复议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建立案件风险化解机制,形成行政诉讼风险化解清单,落实化解责任,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承办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应诉案件29件,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严格规范性文件审查,共审核规范性文件5件,备案率100%。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对政府专题会议、管政常务会议研究的重大事项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90条,审查区政府对外合作等重大合同、协议6份,审查常务会议议题107件,为政府依法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稳妥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配合做好赋权事项合法性审查工作,审查消防领域赋权事项4项、农业农村局涉渔船舶领域赋权执法事项4项,提出审查意见1条。
二是依法治区工作全面推进。推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开展2023年度马尾区专题述法工作(述法形式包含现场述法和书面述法),共43人参与述法。努力营造学法守法良好氛围,用好用活新媒体,聚焦网络暴力、燃放烟花爆竹、预付式消费、法律援助等群众关切热点内容,创新推出普法微视频10条,单视频最高点击次数达3.4万次。先后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额彩礼”“拒绝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集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月”、宪法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71场次,提供法律咨询8300人次。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二是在统筹协调各单位推进依法治区工作中,存在沟通协调不够顺畅的情况。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服务保障能力。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实施突出树立“一个标杆”,打响“两大品牌”,做强“三大产业”等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高效发挥司法行政职能,积极主动融入中心工作,继续开展平安建设(综治工作)、反恐、产改、“双随机”抽查等工作。扎实做好矛盾纠纷信访积案化解,做好涉黑涉恶重点人群管理、律师代理涉黑涉恶案件工作指导监督。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资源优势,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百所联百会”活动,积极参与公共法律服务。
(二)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抓实行政复议应诉工作,逐步完善行政复议机制,继续加强行政应诉工作的监督指导,规范行政复议与诉讼案卷。加大备案审查力度,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备案审查的各项制度,加强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工作。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落实部分行政执法赋权单位对镇街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培训,提高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执法办案能力。深化推进“八五”普法。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一县区一品牌”及“法治示范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普法平台作用,提升普法宣传数字化水平。
(三)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落实推进“四步十调”工作法,建立健全属地和行业主管部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构建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的格局,同时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加强社区矫正新规的贯彻落实,推进社区矫正规范化、精细化,确保规范动作执行到位。不断提高安置帮教工作水平。联合公安机关加强对在册安置帮教对象滚动摸排,落实12类重点帮教对象走访和信息核查比对。
(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持续推广“三原色”工作法,扩大148公共法律服务品牌的宣传率。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宣传力度,加强群众知晓率、服务满意率。三要持续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助力乡村振兴品牌活动。
马尾区司法局
2025年2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