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柄村南洋厝群:青砖砌乡愁 侨厝迎新客
日期:2024-11-06 15:06
政策文件:

在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的康乐亭亭柱上,刻着一副楹联——“背井离乡图自强,荣归故里谱新章”,可以说是对长柄村百年侨史的最好提炼。

长柄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华侨村。清末民初,大批长柄人远渡重洋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谋生,衣锦还乡后建成了融合南洋元素的青砖南洋厝群。一栋栋瑰丽多样的南洋厝,追忆着老一代长柄侨胞“走南洋”的艰难岁月,也讲述着一个个爱国爱乡、不忘桑梓的感人故事。

海外创业多艰辛

锦衣富贵还家乡

长柄村地处闽江北岸,临江背山,风光旖旎。宋时朱熹在此讲学、创办书院,并镌刻碑文“跃龙津”。长柄村因此得名“龙津”,后演变为“龙柄”,现称长柄。

旧时,长柄村民多以务农为生,由于人多地少,粮食收成无法满足人口需求。清末民初,有村民走上了“下南洋”的谋生路。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新加坡侨领杨人月。1911年,杨人日、杨人月兄弟随父亲到新加坡谋生。杨人月在侨居地创办了水手客栈“行船馆”、杨人月金铺汇兑庄、酱料厂、火柴厂等,承包“亚细亚”船务公司的百余艘船只。

杨人月不仅凭借着敢闯敢拼成就一番事业,还带领一大批乡亲在新加坡安身立命。经他介绍,当时有超过千名闽江口十八乡的乡亲到“亚细亚”船务公司当海员,他还自掏腰包帮助乡亲在新加坡站稳脚跟。到20世纪30年代,长柄村赴南洋谋生的乡亲达到300余人。

长柄乡亲出海的主要目的地陆续从东南亚各国转向美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量长柄人远渡美国打拼,从事餐饮、房地产、水产等行业,涌现了杨能樑、杨纪体、杨少航等事业有成、爱国爱乡的侨领。近年来,长柄人在美事业已经延伸到法律、财会、科技等领域。

为了服务在美旅居的乡亲,1997年3月,旅美长柄乡亲联合发起美国龙津(长柄)同乡会,目前已经历五次换届,前三任会长分别为李永钦、杨修泰、李振瑞,2005年至2015年郑思祺连续11年担任会长,后由李振棋接任至今。

如今,长柄村总人口1200多人,旅外侨胞6000多人,遍布全球各大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在美国、新加坡和香港居多。

侨村的背景让长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走在了前头。海外乡亲事业有成后,不忘反哺家乡,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以来,海外乡亲集体、个人陆续捐资兴建了水泥路、水库、市场、影剧院、小学、幼儿园、敬老院、公园、文化长廊、凉亭等30多处公共设施。

衣锦还乡“南洋客”

兴楼盖厝寄侨情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闯南洋”的乡亲功成名就后回乡建房,在村里陆续建成了融合中国传统民居和南洋建筑元素的南洋厝,形成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群。

长柄村现有南洋厝220多栋。漫步于此,仿佛置身南洋某个街道。南洋厝多为两三层,皆以条石为基、青砖砌造,黛瓦铺顶、雕梁画栋。青砖画线的挑檐,精心雕饰的墙面,处处体现着屋主的巧妙构思和工匠的精湛技艺。工匠用雕刻、彩绘、镶嵌等手法,将中国文化元素和东南亚风情巧妙融合,让南洋厝既不失中式传统建筑的端庄秀丽,又兼具南洋建筑的浪漫风情。

这些建筑本身极为讲究中式对称美,简约大方。楼顶女儿墙美轮美奂,上面装饰着千姿百态、寓意丰富的浮雕砖刻花饰,有中式传统的万字花格、有传统的花草鸟兽图案、有新古典主义的柱式、有现代简洁的几何图案……纷繁的元素汇集,既古朴典雅,又时尚大气,似在诉说着“南洋客”当年的气派。

与古香古色交相辉映的是各色南洋特色装饰——清新浪漫的天蓝色窗框、恢宏大气的罗马式立柱、舒适明亮的露台等,烙刻着侨文化的印记。

220多栋南洋厝中,有43栋保存完好、别具特色。其中,位于圳桥头由七间房屋并排组成的南洋厝,气势恢宏,被当地人称为“七间排”。这栋两层联排式建筑由7名华侨合资共建于1957年,建筑面积达1104平方米。虽然经过岁月洗礼,但其女儿墙上装点的彩色砖雕、镶嵌的彩色菱格花砖,依旧色彩明艳、造型精致,依稀可见当年的恢宏。

位于前街39号的南洋厝颇为清新雅致。这栋两层小楼由华侨杨人满和杨修样于1959年共同建造,建筑面积297平方米。1948年,两人一同到新加坡谋生,从事海员工作,之后杨人满回香港经营旅馆及包裹生意,杨修样前往美国从事餐饮行业。1959年赚到钱后,两人回乡一起合建了这座南洋厝。该建筑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以青砖建造,顶部覆盖灰瓦,挑檐由青砖线条花式砌筑,外墙装点有天蓝色的百叶窗,潮流与复古巧妙融合。

“南洋厝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见证了海外乡亲一段段漂洋过海、爱拼敢赢、白手起家的奋斗史,蕴含着他们的爱国心和故乡情。”长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人渠说,为了凸显长柄村侨厝特色,2014年村里按照统一样式风格,在南洋风格建筑群周边集中打造了15条青砖小巷,确保与南洋厝风格协调。同时,强化房前屋后绿植栽种,和青砖小巷相映衬,成为长柄村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侨厝入驻“新村民”

发展文旅兴侨村

一代代长柄人出海谋生,留下越来越多的空置侨厝。一砖一瓦古朴如初,既守望主人回家,也迎来了“新村民”。

“侨厝是我们传承华侨精神、发展文旅产业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杨人渠说,近年来,长柄村成立历史建筑和传承保护利用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南洋厝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让沉睡的侨厝“醒”过来。同时,积极推进“十室百人”人才工作,吸引“新村民”进驻,盘活闲置的侨厝资源。

目前,长柄村已吸引“长美术馆”、“秋芷白?”摄影工作室、互联网茶室、香氛工作室等入驻,古韵侨厝摇身一变成了各类文创、文艺基地,也为侨乡增添新的文化韵味。

诗人、画家曾伟是长柄村“新村民”,因为看中长柄村独特的侨厝景观,租下位于里澳114号的一栋两层楼的南洋厝,将其打造成“长美术馆”。

“长美术馆”巧妙利用南洋厝原有装饰布局,布置了画作和复古家具,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浪漫的气息。步入屋内可以看到,大部分装修保持着原貌,弧形拱门、马赛克地砖、复古木柜等南洋经典元素,洋溢着优雅、时尚的风情。不少游客被美术馆的独特装饰所吸引,专程前来打卡拍照。

一座侨厝,一个故事。当前,长柄村不断收集侨批家书、生活用品、汇票收据等具有侨文化特色的历史物件,记录知名侨领事迹、爱国侨胞捐资等情况,编撰完善村志、挖掘侨史,谋划打造长柄侨史馆,讲好每一座侨厝背后的故事,弘扬侨胞爱拼敢赢、爱国爱乡的精神,振兴优良的乡风文化。

未来,长柄村还将打造南洋风格的文化风情街和龙津侨乡艺术文化创业园,努力将南洋厝打造成为文旅地标,打响侨乡特色文旅品牌。

侨厝档案

长柄村南洋厝群,位于马尾区长柄村,共有220多栋建筑,青砖黛瓦、亦简亦繁,有女儿墙、砖雕等中式传统建筑元素,又有罗马柱、马赛克地砖等南洋建筑元素,形成别具特色的南洋风格建筑群。现有多栋南洋厝被活化利用为文创、文艺基地。(福州日报客户端)

来源:马尾区农业农村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