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传承船政精神 弘扬法治文化_法治宣传教育_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传承船政精神 弘扬法治文化
日期:2020-11-11 16:28 浏览量:372

  一、建设背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普法工作,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全民守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一起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十六字方针。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法治中国的精神构成要素,日益成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把法治文化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法治元素融入城乡公共建设的成功实践,日益成为新时期普法宣传的一个新载体、新范式,在全国各地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

  马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花大力气开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7年下半年,马尾区政法委、宣传部、司法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多轮调研,广泛听取专家学者和社会大众的意见建议,决定结合已有的船政文化,在东江滨公园中段及天马山(部分)建设马尾船政法治文化园。历经半年建设,马尾船政文化园于2018年4月投入使用。船政法治文化园建成开放以来,周边群众往来游客在休闲观光的过程中,既了解了船政历史,又学习和感受了法治文化,总体上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与群众日常活动相融合,不断提高宣传实效的目标。 

  二、建设思路

  通过设置各类图文载体、艺术造型,展示船政法治历史文化、宣传法律知识、营造的法治文化氛围,为群众的法治观念的培育和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设内容

  东江滨法治文化园

  

  “法典流芳”造型:以法律典籍作为设计源,主要展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精神,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法治石刻:“正身明法”

  

  船政法治规范:船政与按察使、法度与准则、标准与规范、章程与条例、契约精神、权属意识

  

  船政文物:船政文化遗址群(介绍内容: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展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国防建设、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轮机车间(介绍内容:船政轮机车间建于1867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中国第一艘钢甲军舰的发动机都诞生在这里,它是现今中国土地上最古老的一座生产车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船坞(介绍内容:一号船坞建于清光绪十九年又称青洲石船坞、新船坞,是当时世界上第二大石船坞,也是远东最大的船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讯电缆(介绍内容:1874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提出自设台湾至大陆海底电缆。1887年7月至9月,船政学员成功铺设完成从台湾淡水到福建闽江口川石岛的海底电缆,实现两岸直通电报,对外营业直至1931年5月,被誉为“电线丝路”。国家三级文物。)

  

  “法治之光”造型:介绍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发言,包括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等。

  

  船政法治人物:左宗棠(介绍:左宗棠创办求是堂艺局(亦称船政学堂),培养造船技术和海军人才。左宗棠在军事上提出了依法治军的思想,严明军纪,整肃军队。并在治乱的过程中,将“德刑并用”的法律思想转化为“抚剿结合”的军事法律思想,指导军事行动。在吏治上,左宗棠对行政法中的官吏管理提出了新的构思,他认为对官吏应察课与教化相结合,兼顾课吏与亲吏两端。在兴办洋务上,左宗棠确立了“道本艺末”的主导思想,隐含着“中体西用”观,将法律对西学的调整范围限定在西艺上。并在洋务实践中,提出“师远人之长,还以治之”的原则。)、沈葆桢(介绍:沈葆桢在主理船政期间,坚持引进技术与管理,采用契约形式。沈葆桢曾写了《居官圭臬》一书,从古今治乱得失的高度,提出吏治的重要性和道德准则、法律原则。坚持清慎勤是他的为官之道,他说用以自警,实际上也是警世的。)、严复(介绍:福建船政学堂毕业,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新法家代表人、启蒙法律思想家。严复是孟德斯鸠作品《论法的精神》传入中国的首译者,中译本为《法意》。严复翻译《法意》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推动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严复在进行思想启蒙、宣传法制思想方面有着大而深远的影响,丰富了中国法治文化的内涵。)、魏瀚(介绍:中国第一位法学博士,在法国皇家律师协会兼修法律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曾为福建船政前学堂学生,毕业后在船政船厂工作,留法学成归国后任船政工程处总司造船(总工程师),后任船政大臣。)

  

  宪法精神宣传墙:展示新修订的宪法内容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向广大群众弘扬宪法精神。

  

  法言格言汇:在不改变木屋原貌的基础上用仿木纹钢板喷绘成一条条格栅,采用瘦金体书写从古至今、从中至西的法治格言,将70余副古今中外法治格言做了集中展示,融法入景。

  

  “今昔溯法”部分: 20个钉刻于桥墩上的法治知识牌,以一方一圆,一今一昔的形式,把船政时期的法治条文与现今的法令条文做了一个今昔比照,而一方一圆的形式,也暗寓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法治尺度。这里展示的主要内容有:船政与法文化、船政与国家主权维护、船政与台湾大章节内容。

  

  “官清法正”部分:将船政衙门的飞檐造型融于最常见的公园管理房,添加以豸的图案,意喻官清法正,于无声处植入法治文化的宣导与熏陶。

  

  法治石雕“法安天下”:与天马山法治文化园中石刻“德润人心”交相辉映

  天马山法治文化园

  

  “法家言法”部分:设置8组奔马造型,选取了马的8个连贯动作,有一定的动感型,飞扬跳脱,既融景于天马山的主题,又以圆镜的造型寓意明镜高悬,文字展示部分是8句法治格言。

  

  展示涉及疆域的法律知识:分别是以舵、锚、船、帆的各种形态不一的船政造型为元素,从空间纬度展现了有关船政与领土权益的法律知识,共计9个专属名词,分别是领陆、领海、领空、毗邻区、专属经济区、海洋权益、加强海上交通管理、公海、保护海洋环境。其中,灯塔的造型来自南海的永暑礁,岛的造型来自钓鱼岛,船的造型分别来自“万年青(系木壳蒸气轮船,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扬武号(系铁骨木壳巡洋舰,是中国第一艘自制的近代化巡洋舰)、平远号(中国第一艘铁甲舰)”,飞机的造型来自中国生产的第一架水上飞机。(领陆:指国家国界范围内的陆地及其底土,是国家领土组成的基本部分。一国的领陆包括其大陆部分,也包括其所属岛屿。国家有权对所属陆地地表以下深度无限的地下资源进行勘探、开采,修建隧道,铺设管道和经营其他事业。领海:指沿海国主权管辖下与其海岸或内水相邻的一定宽度的海域,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的上空、海床和底土,均属沿海国主权管辖。领空:指主权国家领陆和领海上空的空气空间,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巴黎航空公约》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规定,国家对其领土上空的空气空间享有绝对主权。毗连区:指沿海国领海以外毗邻领海,由沿海国对其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类事项行使管辖权的一定宽度的海洋区域。毗连区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其领海的海域所设立的一种专属管辖区。在此区域内沿海国为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的目的,拥有主权权利。此外,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还有在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辖权。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海洋权益: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内涵主要有,一是海洋政治权益;二是海洋经济权益;三是海上安全利益;四是海洋科学利益等。公海: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公海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对所有国家开放。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行使管辖权。公海自由是公海法律制度的基础。加强海上交通管理:外国籍非军用船舶,未经主管机关批准,不得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和港口。外国籍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批准,不得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保护海洋环境:指国家在重点海洋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海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法治石雕:“德润人心”

  

  “法史之窗”部分:以中国传统建筑的飞檐、中式窗花以及海浪纹的造型设计,按中国古代历法的成立时期与重要法典成文的时间轴为序,介绍中国法制史上的6个最。分别是《禹刑》——传说中中国古代最早的法律。《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有禹刑”。取名《禹刑》,是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重。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的成文法。《法经》——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永徽律疏》——中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宋刑统》——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封建成文法典。《大清律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乾隆五年(1740),更名为《大清律例》,通称《大清律》。这是清代最重要的法典,集中国封建成文法典之大成,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

  

  “金科玉律”部分:以形态各异的豸环绕玉石之上的造型,形成12个古意盎然的玉石摆件,上书12条甄选的法律格言,分别着落在公园不同的位置。

  

  “万法思源”造型:设计灵感源自于最初的律法,以玻璃钢浮雕圆球为主造型,内圆球体的浮雕背景一面为法的篆体结合船政元素,一面为豸的形象结合豸与鼎等图腾纹,意寓法治之意。外层半围合的造型犹如众人之手维护法之尊严,寓意人人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

  总体而言,船政法治文化园通过介绍船政法治文化、弘扬优秀法治文化、宣传现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 既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也能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依法治区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氛围。  

来源:马尾区司法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